close

 

 

1286_800_100.jpg 

連續殺人犯(SERIAL KILLER)與犯罪剖繪(PROFILING)

歐美影集:犯罪心理CRIMINAL MINDS 

 

第一次聽到profiling,是在大學法律系李茂生教授的刑法課程,當時對於profiling比較沒有統一而貼切的中文譯詞,有譯作犯罪側寫,有譯作犯罪剖繪的,初聽乍聞容易讓人誤以為是對於犯人的相貌描繪,事實並非如此。李茂生教授舉了個例子說明當時犯罪剖繪的應用:旅客在機場通關時,如何判斷哪些人的身體與行李要進行盤查?海關可能鎖定有犯罪前科、無業、經常前往泰國、緬甸的旅客,符合這些特徵的人比較有可能攜帶毒品入關。

後來在準備刑事法學組的研究所考試中有犯罪學一科,犯罪學書籍中關於犯罪偵查技巧有討論測謊、刑事鑑定科學、犯罪剖繪等領域,剛好時報出版社出了一本「破案之神:FBI特級重犯追緝實錄 」是一位前FBI探員所寫,敘述他在FBI創建「行為科學小組」BSU(BEHAVIOR SCEINCE UNIT)的歷程,以及對於各宗有名的連續殺人案件的破獲過程,確立了犯罪剖繪作為一門偵查技術,而這齣歐美影集:犯罪心理(CRIMINAL MINDS),正是以FBI的行為科學小組為主角的影集,目前已經出到第五季。

  犯罪剖繪之所以能成為一門應用科學,顯而易見,必須有夠多的犯罪紀錄作為資料庫,對犯人進行訪談,對於被害者特徵進行分析,進而歸納出一些特定的行為模式,遇到類似案件時,就可以基於先前的經驗做出預測,從特徵過濾找到特定犯人。

  台灣的犯罪剖繪並非顯學,很難評斷是福是禍,至少我們社會中還沒有夠多的連續殺人案件足以作為研究基礎,各種重大刑案,通常從情感、仇恨、金錢糾紛等循線追查就可以鎖定犯人。但美國的連續殺人犯,其殺人動機除了身心理疾病外,不少是以殺人取樂,或者是有特殊癖好者,根本無法以正常方式去解釋其動機。我相信只要看過相關著作,對於死刑應否廢除,一定會傾向保守~這世界中真的存在禽獸不如的「人」,應該被社會永久隔離。

  這齣影集我追看至今,相較於現在AXN熱播的CSI系列,我認為「犯罪心理」的劇本比較堅實,而且其對於犯人的犯案手法、特徵剖析均與學理相近,不是憑空想像,每一單集均不遜於「沈沒的羔羊」、「人骨拼圖」等著名電影,有些題材更是台灣社會匪夷所思,但可能內容比較血腥,屬於18歲以下不宜,有線頻道並無播出意願。

  這齣影集不適合闔家觀賞,但可以加強自我(特別是婦女、小孩)防護意識,而且若是你的愛人說:「這個夏天我們去美國玩幾天好不好?」你可以故作嚴肅的回答:「不好吧,美國連續殺人犯這麼多,萬一有去無回就不好了!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ong08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