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「屈腕」是高爾夫的關鍵字之一,大約有一年的時間我刻意迴避這個字,把練習重心放在下盤,提升腿腳腰的穩定度,避面揮杆時身體不必要的晃動,所以肩膀以下的肘、腕、掌指,除了注意握桿以外我都以放鬆自然為原則。

不過幾乎所有高爾夫雜誌、專書都會提到「屈腕」,這是完整上桿的必要條件之一,正確屈腕時左手臂和桿身會呈現90度垂直,下桿擊球時可以創造出一個力矩,提升桿頭速度。有的專家甚至主張可以「提早屈腕」,讓屈腕更確實。

ERNIE ELS在他的「如何建立經典的揮桿」一書中並不使用「屈(豎)」(COCK)而使用「旋扭」(hinge),也沒有特別提到屈腕的時機,我認為是ELS的揮桿協調度太好,一氣呵成,自然沒有單獨的肢體動作。以我個人而言起桿後要同時維持脊椎傾角固定、轉肩、屈腕、重心微微右移,桿身、桿頭不晃動,身體不僵直,很難每次做到完美,反正早晚要屈,不必要等到上桿就定位時再屈,一起桿就可以屈腕,此時只要緩慢的轉肩把桿頭上到定位就好,而且不用擔心桿頭晃動。

試驗之下,有無屈腕的擊球品質應該至少會有10碼左右的差距,而且球路較為雄渾有力,右手不易形成撈抽拉的失誤球,最近練球的重點在於刻意放慢上桿速度、屈腕確實,下桿左髖部旋轉,右臀推向目標線,左臂引導送桿,右肩頭刮過下巴,穩定收桿。這一連串的動作還有得練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ong08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