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2011/11總整理

一開始學高球,都是從短鐵、中鐵開始。最熟悉的當然是七號鐵桿。我的木桿沒請過教練指導,完全是自己摸索,光是要擊中球就花了半年。。

有人說鐵桿用劈、木桿用掃(二元說),又有人說ONE SWING FITS ALL(一元說),練習時往往木桿打的好時,鐵桿就失誤,鐵桿打好就換木桿失誤。

木桿的桿身較長,最長的2鐵的桿身比5木還短上一吋,鐵桿只要中球都有距離,只是方向不定。木桿中球相對困難,失誤時滾地完全無距離可言。而木桿杆頭厚而圓,在球位不佳,陷入長草很難抓擊球點。因此有球友說木桿的擊球和鐵桿不同,再加上小雞腿混血桿,難道十四支桿有十四種打法?

但看過的高球教科書,除了提到因桿身長短,球位從兩腳中間--對齊左腳跟部有所差異,從沒看過木桿與鐵桿有不同的擊球方式,除了劈起或短切、推桿時不可能使用木桿,木桿通常是3/4或全揮桿。

經過反覆試誤、糾正與練習,目前得到的結論如下:

一、木桿與鐵桿的3/4或全揮杆完全相同,從站姿、瞄球、揮桿都沒有差異。

二、整體的揮杆次序是:

    1.在球後方約一公尺處確認方向,然後再球前方約30公分處找草痕、落葉、石頭當作目標線的參      考點。

    2.試揮兩次,用腰轉動帶桿頭,感覺腰與杆頭的同步性。

    3.擺桿,用桿面垂直目標線,左右腳尖平行張開與肩同寬。中鐵以上的長桿,球位由兩腳中心漸次向左腳平移,桿面要微向左蓋,視覺上呈現">"。

    4.握杆要輕,不能抓、捏,背直、腰椎微往後頂,臉微右轉,用左眼瞄球,重心落在兩腳中央。左臂伸直,右肘微屈夾靠。

    5.確認目標線與眼睛瞄球線形成的「T」橋,以腰為軸心帶動左臂,桿頭往四點鐘方向後揮,左臂仍伸直,左腕必須隨著翻轉有點向右上方蓋過去,轉腰至左肩頭過球位,動作寧小而緊實意念中只作半揮桿。上桿必須輕而慢不造成任何晃動。

    6.用腰轉動下桿掃擊,以肚臍做為腰部的定位點,向十點鐘方向前揮,不論長短桿在觸球前都要做到肚臍與杆頭同步,意念中要掃過球位後才跟著轉身抬頭。

    7.擊中球後要腰不能停,要繼續轉動把桿頭往前送帶,T橋仍要維持不動,右肩頭掃過下巴後,可以順勢轉頭,此時看到應該是10點鐘方向而非目標線。

    8.收桿,仍維持站姿傾角「ㄑ」。

三、禁忌:

   1.揮杆不用腰,是偽揮桿。

   2.左手不伸直或抽縮,會削頂滾地。

   3.右手出力,猶如婦寺干政,會打亂揮杆節奏,打出曲球或撈出高球。

   4.握桿用力,容易形成V型劈砍

   5.站姿鬆懈,沒有維持脊椎傾角,幾乎等於放棄擊球。

   6.揮杆過程切忌上下左右晃動,晃動是失誤球的引火線

四、結論:

   目前這種揮桿通用於全鐵桿木桿的3/4或全揮桿模式,架不架TEE都一樣,揮桿除了握桿、站姿、瞄球外,核心是以腰部為主帶動肩膀、手臂、手腕與杆頭的掃擊,節奏是慢(上桿)--掃(下桿擊球)--定格(收桿)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ong08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